关于全省旅游产业发展情况的报告

吉林人大网

今天是:  
您的位置:首页 → 常委会工作 → 常委会公报 → 往期 → 2009年第14期
您的位置: 首页 > 2009年第14期

关于全省旅游产业发展情况的报告

发布时间:2010-06-24 14:44:00

浏览量:

字体显示:【  大      】

X
分享到  - 微信

  

  

  ——2009年9月23日在吉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上 

          省政府副省长 陈伟根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根据本次常委会安排,现将全省旅游产业发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十一五”以来全省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情况 

  省政府认真贯彻国务院和省委的决策部署,自觉接受省人大的监督,全面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加快培育和建设。全省旅游经济持续增长,产业规模迅速扩展,队伍建设日益完善,对外开放步伐加快。 

  经过全省上下多年的共同努力, 目前我省旅游企业总数达到1000余家,A级以上景区97家;旅行社488家,导游员7540人;旅游星级饭店236家;旅游直接从业人员13.5万人,间接就业人数约52万人, 已初步形成了“行、游、住、食、购、娱”六要素协调发展的格局。“十一五”以来,我省旅游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旅游总收入年均递增超过25%,三年翻了一番。去年接待海内外旅游者4558.65万人次,增长21.31%,旅游收入450.80亿元,增长28.7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5个百分点),相当于全省GDP的7.02%,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逐年加大。去年入境旅游人数61.73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2.11亿美元,在全国下降3%和5%的情况下,我省分别增长了13.56%和17.92%。今年上半年,全省旅游产业呈逆势而上的发展态势。接待人数增长23%,旅游收入增长32%。根据年初确定的目标,2009年,要实现接待游客5351万人次,旅游收入540亿元,据省统计局预测,今年旅游总收入有望实现573亿元,同比增长27.3%,相当于全省GDP总量的8%左右,将提前一年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所确定的500亿元目标。可以说,我省旅游业已进入最快发展时期,在调整结构、扩大内需、带动就业、促进社会和谐方面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回顾“十一五”以来旅游产业发展,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为加快吉林发展,省委、省政府于2006年作出把旅游产业培育成为我省支柱产业的重大决策,明确了产业定位。积极实施政府主导发展旅游战略,省委、省政府三年内两次召开高规格的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并决定今后每两年召开一次;省人大和省政协领导组织对旅游产业发展情况多次进行视察和综合调研,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支持,创造了加快发展的良好环境。省政府不断加大旅游业投入,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从2005年的2300万元逐年增加到今年的6000万元。为了更好地对长白山进行旅游产业的开发,省委、省政府作出组建长白山管委会的重大决策,理顺了长白山保护和开发管理体制;成立省旅游投资开发公司,搭建了投融资平台。省政府与国家旅游局建立旅游工作会商制度,探索了与国家部局协同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新方式。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决定》、《吉林省扶持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产业政策。省政府连续三年与各市州及长白山管委会签订旅游业发展目标责任状,加强目标管理和考核。几年来,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调研、听取汇报,对旅游业发展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各市州和一些县(市)把旅游摆上突出位置,党政领导亲自抓旅游,发展旅游产业成为各级政府及全社会的共识,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加快发展。 

  (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旅游接待服务环境有较大改善。省政府制定《关于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全面实施“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年”,各级政府和发改、交通、民航等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加大投入,使我省旅游大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长白山机场建成通航,吉林至延吉高速公路、长白山(西坡至北坡)环山公路竣工通车,极大地提高了我省旅游交通的便捷性。以长白山为代表的旅游设施建设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一批高星级饭店、重点景区的建设和配套,提升了我省接待设施水平。全省A级以上景区和公路沿线旅游标识、厕所、停车场建设逐步改善。三年多来,全省实施旅游大项目900余个,总投资380多亿元。净月潭高尔夫球场、龙湾群景区、吉林神农庄园等一批大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安图长白山生态旅游度假村、集安滨江风貌带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吉林华侨城项目正在洽谈。长春市投资10亿元的旅游房车制造项目,推进了我省休闲产品的开发。抚松长白山国际旅游度假区正式开工,总投资达200亿元,是中国迄今最大的旅游投资项目,也是我省旅游产业实现由观光到休闲度假全新升级的代表项目。这些大项目的建设,将成为旅游产业的重要支撑。 

  (三)创新宣传营销方式,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明显提升。节庆会展形成规模和品牌。按照“四季有节庆、月月有亮点”的思路,举办大型节庆活跃旅游市场。净月潭瓦萨国际滑雪节成为国际品牌,长白山国际旅游节、长春消夏节、吉林国际雾凇冰雪节、查干湖冰雪捕鱼旅游节等形成品牌效应。去年省政府组织代表团赴云南、河南等地进行旅游考察和宣传,同时在延边举办的中国北方旅游交易会盛况空前。仅今年以来,全省各地策划旅游节庆活动达36个。宣传促销进入崭新阶段。“吉林八景”评选活动取得空前成功,受到了省内外乃至国内外各界的广泛关注,共收到选票5350万张。东博会期间,对“吉林八景”配以声光电等手段进行实景展示,并派送八景套票5万余张,较好地形成了在全国的市场号召力和吸引力。连续在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高密度投放我省旅游形象宣传硬广告,使吉林旅游产生了更广泛的影响。大型电视风光片《鸭绿江风情》即将完成拍摄制作;大型山水实景演艺《吉林乌喇》和音舞诗画《梦萦高句丽》投放市场,广受好评。不断加大境内外市场开发力度,积极参加国内、国际大型旅游展会、交易会,并针对国内和周边国家等重点客源市场开展旅游目的地营销活动,使我省客源市场从过去的周边市场扩大到全国各地和世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四)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旅游对外开放成果显著。积极参与东亚区域旅游论坛(EATOF)和大图们江动议旅游委员会(GTI)国际事务,并发挥积极重要的作用。我省与美国新墨西哥州正式签署《缔结旅游友好省州关系协议书》。组织参与“中韩交流年”和“中日文化体育交流年”等活动,与日、韩、俄、新等国开展了务实的旅游交流与合作,与朝鲜、马来西亚、缅甸、柬埔寨等国家开展高层互访会晤活动,加快了旅游开放步伐。我省成为第二批赴台旅游开放省份,在我国已开放的104个出境旅游目的地国家和地区中,对我省开放的达到103个。大力发展边境旅游,对俄、对朝边境旅游人数不断增加,成为我省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航线开通取得新进展,我省至俄罗斯(海参崴、伊尔库茨克),日本(福冈、大阪),韩国(襄阳、釜山)等国际航线相继开通,长春一香港国际航线实现直航,目前国际国内航线达到89条(国际航线9条),加强了我省对外空中通道建设。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省旅游业发展由于起步较晚,与我们拥有的丰富旅游资源来衡量,特别是与国内旅游经济强省相比较,还有很大差距,突出表现为“四个不够”:一是规划建设不够,旅游规划理念不够先进,重点景区规划建设水平不高,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交通设施和接待服务设施不够配套。二是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不够,特别是缺乏对历史文化的挖掘、开发和整合, 系列化、综合性、高品位的旅游产品不多,旅游商品开发水平不高,文化吸引力不强。三是推介宣传不够,市场营销手段和技巧还需要创新,许多好的旅游产品、旅游景点还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缺少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旅游精品。 四是体制创新不够,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职能还比较弱,从业队伍建设还不适应快速发展需要;旅游资源的隶属与管理脱节,资源的开发管理一体化体制亟待理顺。这些问题制约我省旅游业的发展和产业素质的提升,我们要认真加以解决。 

  二、下一步全省旅游产业发展目标及重点工作 

  加快发展旅游业已是我省既定方略,关系吉林振兴发展全局。未来3~5年,是我省加快发展、全面振兴的重要机遇期,也是建设旅游强省的战略提升期。我们要抓住中央实施东北振兴战略的难得机遇,谋求新一轮旅游产业大发展,把资源优势变为产业优势,努力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化发展转变, 由从数量扩张型向素质提升型转变, 由满足旅游基本需求向为市场提供高质量的旅游服务转变,加快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全面提升旅游产业整体水平,努力把我省建成集观光、休闲、度假、养生为一体的综合性全国旅游名省、大省、强省,成为东北亚地区及世界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根据去年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确定的中心任务,我省旅游产业的近期目标是:经过三年努力,到2011年全省海外旅游者达到100万人次以上, 国内游客达到5000万人次以上;旅游总收入达到870亿元,比2008年翻一番,争取到2012年突破1000亿元,相当于全省GDP的10%左右,成为我省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 

  为实现上述目标,当前重点要抓好五项工作: 

  第一,抓高水平规划,科学谋划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坚持高水平、高起点、高标准,以最新的旅游发展理念,编制一流的发展规划。启动《吉林省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全面规划我省旅游产业未来发展战略,统领全省旅游产业科学发展、快速发展。规划的思想必须超前,谋定而后动。要充分体现前瞻性和科学性,制定和明确我省旅游业发展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及主要任务。要对全省优良旅游资源的科学分类、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做出规划,促进我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高标准编制和调整全省旅游产业规划和基础设施规划,尤其是开发休闲度假产品和旅游重点项目,要在规划上有新的提升。指导各地编制和修编旅游总体规划和重点景区规划,特别是“吉林八景”等景区要做到先规划、后开发。规划要有世界眼光,做到高品位、有特色。要全面考虑产品定位、功能布局、线路安排、要素配置、产业管理等,注重资源整合,力求突出特色、体现个性、展示文化,建设精品景区。 

  第二,抓基础设施,增强旅游产业综合实力和发展后劲。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坚持一流的规划、一流的项目、一流的投资商,要同国际标准接轨。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布局中,加强以交通为重点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为旅游配套的机场、铁路和高速公路建设,搞好重点景区外部旅游公路建设,进一步形成方便快捷的旅游交通运输网络。推进旅游标识、厕所、停车场和服务区建设,达到国内标准的一流水平。要围绕“吉林八景”,加快以长白山为代表的重点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使景区面貌有较大的改观。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抓好省暨长春旅游服务中心项目建设,推进吉林、延吉、通化旅游综合服务区项目。完善12301旅游服务热线功能,启动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建设。实施大项目建设。在规划基础上,依托资源和市场,策划、包装一批起点高、带动性强、发展后劲大的旅游项目,推向市场,加快建设。继续积极推动抚松国际旅游度假区、吉林华侨城、软化六顶山景区等项目建设,搞好跟踪服务,加大扶持力度。完善旅游投入机制。要坚持政府主导,加大旅游专项资金投入,各级政府每年都要按财政收入和GDP增长的一定比例投入旅游业。要把旅游投资作为实施投资拉动的重点,协调相关银行对规划建设的重大旅游项目,解决政策性软贷款。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搞好旅游项目的策划和包装,组织赴境外专题旅游招商,推出我省重点的旅游大项目,吸引战略投资伙伴和国际知名品牌项目落地。 

  第三,抓精品建设,加快旅游产品转型升级。立足优质资源,集中力量,突出重点,构造亮点,着力提升一批特色突出的高品位旅游景区,开发一批吸引力强的知名旅游线路,打造一批全国一流的名牌旅游产品。进一步发挥长白山龙头带动作用,整合资源,发挥区域综合优势,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旅游精品,夯实我省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坚持做优做特,打响打亮“吉林八景”旅游品牌,使之成为吉林旅游的精美“名片”。重点围绕“八景”,集中整合全省优势资源和产品,编制开发黄金旅游线路,全力打造出10条吸引境内外高端游客的精品线路,对其基础设施加大投入,进行全面升级改造,提升信息数字化管理水平。落实图们江地区开放开发国家战略,积极推动中、俄、朝、韩环形跨国旅游线路开通。加快转型升级,由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变。今后要重点开发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依托“吉林八景”,规划建设一批旅游度假区,对“八景”中现有的开发区和已形成旅游开发区功能的景区进行整体提升,将长白山等重点景区建设成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积极开发冰雪旅游、森林旅游、温泉旅游、边境旅游、民俗旅游、工业旅游等专项产品,推进房车旅游、自驾车旅游等新业态发展。规划和开发度假区、高尔夫等一批以运动、娱乐、休闲为主体的高端旅游,带动产品升级,引进国际品牌和项目落地,并强化实施标准和管理,尽快使我省休闲度假设施达到国际化水平。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增加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要善于创意,编好故事,把旅游资源内涵以引人入胜的方式充分挖掘出来。加快研发以我省特产为原料的旅游商品,尤其是要深度开发以“吉林八景”为主题灼旅游纪念品,努力提高其质量和档次,增加旅游综合收入,延伸产业链条。 

  第四,抓宣传营销,进一步提升我省旅游整体形象。今后一个时期,全省要以“吉林八景”为核心品牌,延续和扩大“八景”效应。要制作高水平的旅游广告片和宣传片,利用各种媒体和有效形式,开展有广泛影响力和吸引力的旅游宣传推广活动,形成省、市和景区三级联动宣传的格局,努力使吉林旅游享誉全国、扬名世界。要使展会与旅游活动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充分利用国内外各类展会平台,广邀各方嘉宾,加强旅游宣传推介和经贸交流,使更多的旅游者成为投资者。利用大型节庆活跃旅游市场,注重提高国际化程度和水平,不仅吸引国内游客,还要吸引海外游客。省里将设立支持重点景区宣传推介和旅游节庆的专项资金。全省重大招商、友好往来、文化交流等活动要与旅游宣传有机结合。邀请东北亚、南非、美洲等地区民间艺术团体,来我省进行旅游文化交流,围绕“吉林八景”开展民俗风情巡回表演和创作,加快推动吉林旅游走向世界。要明确市场营销重点区域,积极开发国内主要客源市场,拓展境外旅游市场。在主要客源地(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塘和东北地区)做市场细分化的营销推广;继续巩固日韩俄等周边境外市场,大力发展港澳台地区等传统市场,不断拓展欧美远程市场。进一步扩大旅游对外开放,积极参与东亚区域和图们江地区旅游国际事务,争取同更多国家和区域建立旅游交流合作关系。以我省与美国新墨西哥州建立旅游友好省州关系为契机,开展中美旅游合作与交流。 

  第五,抓体制创新,激发旅游产业发展活力。要强化资源管理。我省旅游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要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开发服从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原则,实行统一规划、统一保护、统一开发、统一管理,实现协调监管、合理利用、科学发展的目标,防止盲目开发和低水平建设。各级政府要加强对高端旅游资源的管理,旅游资源开发与项目建设,必须依照规划进行,未进行规划或规划未经批准的,不得进行各类建设活动。要逐步理顺管理体制,推行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市场化运作方式,进一步探索实行旅游资源与管理一体化的模式。加快旅游立法进程,使资源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要着力提升服务质量。继续推进旅游诚信体系建设,广泛开展“让游客满意在吉林”活动,不断完善诚信旅游评价机制和奖励机制,建立健全旅游服务质量监督体系。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为旅游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要加强旅游队伍建设。加快人才培养,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导游人员高水平的技能培训,建立健全旅游人才教育体系和人才引进机制,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加快发展旅游业,是吉林振兴之举,是各级政府之责。我们决心,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在省人大的关心支持下,认真组织落实本次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意见,制定着实措施,加大整改力度,努力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为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以上报告,请审议。  

  •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