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市人大代表王国良:“参”耕细作 破解“萝卜”价

吉林人大网

今天是:  
您的位置:首页 → 常委会工作 → 代表之声
您的位置: 首页 > 代表之声

通化市人大代表王国良:“参”耕细作 破解“萝卜”价

发布时间:2025-10-09 15:18:00

浏览量:

字体显示:【  大      】

X
分享到  - 微信

  深秋9月,记者在全国最大的野山参交易中心——集安市清河澳洋野山参国际交易市场见到了一位扎根人参产业20年的人大代表,他是吉林省山参商会会长,更是群众口中的“参乡代言人”。他以“守资源、强产业、惠民生”的生动实践,努力探索人参高质量发展之路。他就是通化市人大代表王国良。

  集安,人参产业基础雄厚。据记载,人参应用历史已有1700余年,人工栽培历史约500年,是全国边条参的唯一产区,拥有全国最大的野山参交易中心,每年5000多吨人参销往30多个国家和地区。多年来,王国良始终将推动集安野山参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职责使命。

  因种植标准不规范、农残检测标准不统一、质量安全难追溯等问题,集安和其他参区一样,曾一度面临“人参卖成萝卜价”的尴尬局面。为破解困局,让货真价实、优质优价成为常态,王国良凭借对人参产业的深厚情怀和前瞻视野,坚持以品质为立业之本,常年带领团队深入长白山林区,开展野山参资源普查与品质溯源工作。经过多年的努力与实践,建立了“产地鉴别—品质分级—全程追溯”的质量管控体系,每一株林下山参的土地评级、人参参龄鉴定与抽检、人参皂苷含量检测等信息扫码一目了然,实现“一参一码”数字化追溯,确保了人参质量。该基地获得“吉林省道地药材示范基地”“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认证。某林下山参基地负责人介绍说:“市里为我们布设视频监控、设置物联网感知设备,有效防止动物侵扰、人为盗采,并精准采集种植区域内土壤信息,实现对多种环境参数的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自从有了溯源,销量和价格都提高了,客户点名要买咱们集安的人参。”

  多年来,野山参产业分散化、标准化不足等问题始终是王国良一块“心病”。他在优化种植结构上求新求变,不断提高人参品质。吉林省山参商会组建后,他协调各方力量,创新推行统一行业标准、统一产销对接、统一技能培训的“三统一”服务模式,先后制定《野山参栽培技术规范》《野山参商品等级标准》等团体标准5项。举办全国野山参交易博览会,签约年订单额超8亿元。开设“参农学堂”,培训从业人员1200余人次。商会成立一年,会员企业产值平均增长23%,集安野山参价格指数成为行业风向标。在澳洋野山参国际交易中心筹建和招商引资过程中,王国良积极参与,推动项目落地,以人大代表的政治站位投身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王国良围绕人参产业发展积极建言献策。他建议,要大力推广和提升人参标准化种植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土壤改良与施肥技术等,进一步提升人参质量,保障人参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在调研中,他发现人参野生资源濒危、种质退化等问题后,及时提出《关于加强人参种质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建议》,促成建立“集安野山参种质资源库”,保存优良种质500余份。协调设立“鸭绿江流域野山参自然保护区”,核心保护区达2.3万亩,让集安市野山参资源得到充分认可。其中,“关于林下参轮采制度”的建议,获评优秀建议案例。

  经过王国良多年的“参”耕细作,集安林下山参价值不断提高,曾经深埋山林的“土特产”变身为备受市场欢迎的产品,集安野山参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目前,培育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示范合作社5家,集安野山参品牌得到了市场的进一步认可。

  对于林下参、野山参、野生山参的区别,王国良用最通俗的语言给予了解释。种下参籽后,没有人工干预,在自然环境下生长15年以上的人参可以称为“野山参”。他介绍,对于这一说法,在国家行业规范标准上有明确解释,应该加大对这一说法的普及宣传力度。“野山参的年限跨度大,在资源上是稀缺的,吉林省已经加大了对整个人参产业的促进发展力度。我们赶上了好时候,对野山参不仅要重视,更应该可持续性开发保护利用。”王国良说。

  著名中医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多次来到吉林就人参高质量发展给予指导。今年8月,通化市举办了“林下参标准研讨会”。张伯礼院士对人参产业发展的见解更加坚定了王国良做大做强做好野山参市场的信心。

  面对未来,王国良表示,“吉林省推动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坚定态度和务实举措已经传导到参农,我们将聚焦野山参产业发展,开发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进一步推进产业融合发展,与旅游产业结合,与文化产业交融,打造长白山人参文化旅游品牌,创作相关文创作品,推动整个产业高质量发展。” (文/王泰泉)

  •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