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形成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推动中医药教育改革……《吉林省中医药发展“十四五”规划》出炉!

吉林人大网

今天是: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人大要闻
您的位置: 首页 > 人大要闻

建设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形成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推动中医药教育改革……《吉林省中医药发展“十四五”规划》出炉!

发布时间:2022-07-06 15:37:00

浏览量:

字体显示:【  大      】

X
分享到  - 微信

  为推进全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助力健康吉林建设,《吉林省中医药发展“十四五”规划》近日正式出台。

  根据《规划》,到2025年,全省中医药现代化治理体系初步建立,治理能力不断提升;中医药传承与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科学研究水平不断提高;中医药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服务质量得到提升;中医药多层次、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逐步完善,中医药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不断改善中医药公共卫生应急基础设施、条件和装备水平,完善中西医结合应急工作机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救治能力稳步提升。

  那么,为达成这一发展目标,我省将从哪些方面发力?又将开展哪些重点工作?7月5日,在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省中医药管理局、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等部门就《规划》内容进行了权威解读。 

  一起来看!

建立4所中医特色重点医院

  支持建设4所中医特色突出、临床疗效显著、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地市级中医医院,突出“名科、名医、名药”,重点加强中医综合治疗区、治未病和康复服务区、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和临床示教中心、中药制剂中心建设,强化设施设备配置,提升中医诊疗服务能力,推动优质中医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

探索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

  在大型中医医疗机构,推动建立中西医协同的多学科诊疗体系,将中西医联合查房、会诊逐步纳入医院管理制度,形成一批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开展重大疑难杂症、传染病和慢性病等中西医联合攻关。

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试点建设

  依托省级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申报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试点项目,重点加强中医病房、中药房、中药制剂室、中医综合治疗区、康复治疗区、中医传承工作室、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中医特色诊疗设备配置,强化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临床科室的中医服务能力,推动建立中西医多学科诊疗体系。

组建国家中医疫病防治队

  将中医医院纳入省级应急管理与救治体系,统筹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互通和资源共享的工作机制。加强中医药应急与救治能力建设,建设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国家中医紧急医学救援基地,组建国家中医疫病防治队和紧急医学救援队。“十四五”期间,所有的三级中医医院设置标准化发热门诊,所有的二级中医医院设置感染性疾病科。

全面创建中医药“五大中心”

  计划到2025年底,在全省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中创建一批中医特色突出、基础设施完备、设备技术配套、人才梯队合理、传承创新有力、服务优质精细的中医治未病诊疗中心、中医康复诊疗中心、中医老年病诊疗中心、中医传统诊疗中心、中西医结合诊疗中心等“五大中心”,进一步促进我省中医药事业传承与创新发展,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全力推进中医优势专科建设

  做优做强骨伤、肛肠、儿科、皮肤科、妇科、针灸、推拿以及心脑血管病、肾病、周围血管病等专科专病,巩固扩大优势,带动特色发展。着力建设9个国家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推进县级中医院“两专科、一中心”建设。 

培训一批“能中会西”的基层医生

  面向基层医疗机构医师和乡村医生开展中医药知识技能培训,用5年左右时间实现人员培训全覆盖,培训一批“能中会西”的基层医生。持续开展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到2025年,为每个二级以上县级中医医疗机构建立1—2个传承工作室,培养一批基层人才。同时,配合做好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实施中医药人员“县管乡用”、“乡管村用”的管理模式,重点解决基层人才短缺和招不来、留不住的问题。

打造中医药产业联动区

  全面加强“长辽梅通白延医药健康产业走廊”建设,重点培育走廊地区中医药骨干企业、超亿元大品种、重大产业化项目,优先部署中医药培训、科研、检测等支持条件,通过省级医药健康产业发展专项切块资金,促进中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辐射带动廊外地区打造人参、梅花鹿、道地药材、康养等6个产业联动区,不断扩大中药产业集聚效应。 

  •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