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气象信息服务条例》新闻发布会实录

吉林人大网

今天是: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人大要闻
您的位置: 首页 > 人大要闻

《吉林省气象信息服务条例》新闻发布会实录

发布时间:2024-04-29 16:05:00

作者:

来源:

浏览量:

字体显示:【  大      】

X
分享到  - 微信

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  贾鹏锋: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

  为规范气象信息服务活动,促进气象信息服务健康、有序发展,我省制定出台了《吉林省气象信息服务条例》,并将于2024年5月1日起施行。我们今天邀请省气象局副局长马宏滨先生,向大家介绍《条例》有关情况,共同出席发布会的还有省气象局应急与减灾处处长郭维先生,他们将共同回答记者提问,请各媒体对新闻发布会的内容充分关注和深入报道。

  首先请马宏滨先生介绍情况。

省气象局副局长  马宏滨:

  2024年3月28日,吉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吉林省气象信息服务条例》,以省人大常委会公告第28号公布,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省从事气象信息服务工作的行动准则和法律保证,对促进我省气象信息服务健康有序发展,更好地发挥气象信息趋利避害、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一、制定《条例》的必要性

  (一)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的需要。受气候变化影响,近年来我省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重发,影响范围广,破坏力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气象工作关系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做好气象工作意义重大。我省气象信息服务已经涵盖生产、生活、生态等各方面,对防御气象灾害、保障公共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各行各业和人民群众对气象信息服务的需求日益迫切。规范气象信息服务活动可充分发挥气象监测预报预警的“消息树”作用,提高预见性,下好“先手棋”,为各级党委政府正确决策提供科学客观的支撑。

  (二)充分利用气候资源促进吉林振兴的需要。我省具有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雨热同季、无霜期长等气候优势。夏季全域温润清爽,平均温度是22℃,舒适度全国最优,冬季积雪周期长、雪质好、温度适宜。优越的气候资源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制定本《条例》就是要充分挖掘我省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优势,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通过推动气候标志品牌评价,开展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将气候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实现气候资源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助力我省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

  (三)推动我省气象信息服务产业健康发展的需要。经济全球化和服务贸易市场化趋势的加快,特别是新媒体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气象服务发展带来了良好机遇和严峻挑战,气象信息传播不规范、气象预警与灾害预报的联动性不强、气象信息服务活动政策支撑不充分等问题日益突出。为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提高公共气象服务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提供优质气象服务保障,制定本《条例》,目的就是在气象信息服务领域建立规则,促进市场有序发展,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对气象服务日益增长的需要。

  二、《条例》主要内容《条例》共二十六条,主要规范了以下内容:

  一是明确工作职责,形成多方联动合力。2023年8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对精准预警响应作出了重要指示。为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条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气象信息服务工作的领导、组织和协调,各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对气象因素引发的衍生、次生灾害的联合监测,并开展气象影响预报和风险预警,加强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与灾害预报的联动,强化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指向性。

  二是明确发布主体唯一性,坚持传播广泛性和准确性。《条例》规范了气象预报、气象预警信息传播行为,要求媒体和个人不得传播虚假、过时或者通过非法渠道获得的气象信息。各类媒体编发天气评述或者气候评价等与气象信息相关的新闻报道时,应当客观、真实,切实解决气象信息传播不规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职责落实不到位等问题。

  三是明确推进气象数据安全合规有序开放,充分挖掘气象数据价值。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又称“数据二十条”),对激活数据要素潜能、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提出了明确要求。为贯彻落实好“数据二十条”,充分挖掘气象数据产业价值,《条例》规定省气象主管机构要制定气象数据开放共享目录,开展气象数据共享服务,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利用共享的气象数据在相关行业、领域创新应用,以及开展市场化增值服务。任何组织和个人使用气象数据,应当履行数据安全保护义务,承担社会责任。

  四是明确发挥我省气候生态优势,全力助推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和气候生态品牌创建工作。《条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工作,对区域内影响农产品品质的气候条件进行评定,培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支持气象信息在气候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中的应用,建立健全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组织开展气候宜居地、天然氧吧、避暑旅游目的地等气候生态品牌创建工作。

  五是明确坚持“气象+”赋能行动,鼓励多领域依法开展气象信息服务活动。按照《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的相关要求,《条例》规定支持与气象信息服务有关的科研开发和成果推广应用,引导和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气象信息产业发展,鼓励将气象信息服务深度融入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在规划建设、能源开发利用、冰雪旅游、交通运输、电力保供、金融和生态保护等领域开展个性化、定制化气象信息服务。

  另外,《条例》还对气象信息服务地方标准的制定以及农村、社区气象信息传播设施建设等提出了明确要求。

  三、全面推进《条例》实施

  我们将会同相关部门全面推进《条例》的宣传贯彻实施工作。一是做好《条例》的解读和媒体宣传等工作,多方式、多渠道进行政策宣讲,使全社会熟知《条例》并依法开展气象信息服务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二是各级气象部门要会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加强对《条例》的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条例》的高效有力实施。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气象信息的作用在于趋利避害,在《条例》贯彻实施过程中,怎么才能够充分利用气象信息,让气象信息真正成为我们防灾减灾的第一道防线?以切实达到避免和减轻气象灾害对人民生命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损失的目的?

马宏滨:

  我省是气象灾害多发重发的省份,灾害种类多,影响大,特别是近年来受气候变化影响,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呈多发频发态势,对我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越来越严重的威胁。气象信息,尤其是公众气象预报和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就是我们做好气象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哨兵”,发挥着重要的“耳目”作用。那么及时、准确的传播气象预报、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就尤为重要。《条例》规范了气象预报、气象预警信息传播行为,鼓励媒体和个人广泛传播气象预报、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以扩大信息覆盖群体,发挥灾害防御的警示作用,同时也要求媒体和个人不得传播虚假、过时或者通过非法渠道获得的气象信息,切实解决气象信息传播不规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职责落实不到位等问题。我们也要加强对气象信息的科普宣传,广大公众也要及时了解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内涵,提高对气象信息的使用能力,更好地发挥气象信息在气象防灾减灾中的第一道防线作用。

中国新闻社:

  《条例》要求,省气象主管机构要开展气象数据共享。请问,《条例》实施后,气象部门将如何提供气象数据共享服务?其共享的方式、途径都有哪些?

省气象局应急与减灾处处长 郭维

  近年来,气象数据作为气象信息的重要表现形式,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高的关注,对气象数据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为了满足社会各界对气象数据使用需求,中国气象局也制定了一系列气象数据管理、共享和使用的规范,如《气象数据管理办法(试行)》要求提高气象数据质量和配置效率,保障气象数据依法有序流动,激发气象数据应用活力,促进气象数据高水平利用。《气象数据共享服务与安全管理办法(试行)》要求保障气象数据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等。目前,气象部门的数据按照分级、分类的原则,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有序向社会开放。按照中国气象局发布的《基本气象数据开放共享目录》,目前已经共享的气象数据或数据类服务产品共33类106种,并且根据实际需求动态调整,目录所列气象数据和产品可以从中国气象数据网(http://data.cma.cn)获取使用,但有特殊需要的或共享目录是之外的气象数据的获取,就需要按照中国气象局有关规定,向省气象局进行申请。需要说明的是,气象数据的使用也涉及国家安全,社会各界在获取、使用的过程中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相关规定,履行数据安全保护义务,承担社会责任。除气象数据外,公众气象预报、气象灾害预警信息通过电视、电话(12121气象声讯)、广播、网络(官方网站、微信微博、抖音)等面向公众传播,大家可以关注官方媒体获取。

吉林广播电视台:

  《条例》规定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利用共享的气象数据在相关行业、领域创新应用,以及开展市场增值化服务。请问,《条例》实施后,应当如何充分利用《条例》发展气象信息服务产业?

马宏滨:

  《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对气象产业发展作出部署要求,其中气象信息服务产业是气象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信息传播、专业服务、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气象科普文创等。为了更好的引导和规范气象信息服务产业发展,《条例》中规定支持与气象信息服务有关的科研开发和成果推广应用,引导和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气象信息产业发展。在我省从事气象信息服务的单位,包含社会企业,可以按照《条例》要求,在省气象主管机构进行备案,通过合法渠道获取气象数据和公众气象预报等信息,针对不同用户、不同群体的需求,运用先进的技术加工形成专业化、定制化的气象信息,为用户提供有偿性专业气象服务。《条例》也鼓励将气象信息服务深度融入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在规划建设、能源开发利用、冰雪旅游、交通运输、电力保供、金融和生态保护等领域开展个性化、定制化气象信息服务,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新动能。

香港商报:

  《条例》对农业气候品牌和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等作出了规定。请问,在《条例》贯彻实施中,我们如何能够充分利用吉林省气候资源优势,开展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工作?

郭维:

  我省具有丰富的气候资源,如我省农业气候资源较好,降水、积温充足,无霜期长,保证了各类农产品优良品质。风能、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尤其是西部地区,风能、太阳能资源属于极为丰富级别。此外我省夏季避暑气候条件极佳,冬季滑雪舒适度较好等,这些资源合理的开发利用可以带来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如何更好的利用我省气候资源优势,《条例》也作出规定,支持气象信息在气候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中的应用,建立健全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充分开发和利用气候资源,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加大“风光”清洁能源开发。充分开展风光资源评估分析,挖掘风光能资源潜在开发量,建设重点地区尤其是西部的风、光发电产业。二是推进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我省目前针对农业主体开展了水稻、玉米、木耳等品种的气候品质评价,还有大量的林特产品、优质粮食品种可评价,同时具有很大的农产品价值提升空间。三是积极开展气候生态品牌创建。围绕我省避暑旅游产品和民族特色民俗风情以及“清爽吉林·22℃的夏天”等旅游品牌,进一步加快气候生态品牌建设,提升吸引力、影响力,推动生态气候资源优势转化为绿色产业优势。四是深入开展气候可行性论证。做好重大规划、重点工程项目气候可行性论证,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对各类项目可持续性和风险性的挑战。

长春广播电视台:

  《条例》要求,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及其所属气象台站,应当按照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的要求,充分利用气象数据和科学技术,提高气象信息的准确率和时效性。在《条例》贯彻落实中,省气象部门将采取哪些措施更好地提高气象信息服务的精准性?

郭维:

  近年来,吉林省气象局围绕提高气象预报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的核心目标,积极打造无缝隙、全覆盖智能数字预报新业态,目前已建成从零时刻到月、季、年的智能网格预报业务体系,完成了站点预报向格点预报的全新变革。按照《条例》要求,在提高气象信息的准确率和时效性方面,我们将采取以下举措:一是进一步提升气象精密监测能力。完善地面气象观测站网,加强气象卫星、天气雷达以及风廓线仪等多源观测数据融合分析应用,形成更加精细立体的气象观测系统,近年来也将通过国家和省支持的重点项目,新建或更新一批气象观测设备,计划到明年底,实现全省地面气象站网观测密度达到10公里左右的目标。更精细的捕捉极端天气动态。二是运用先进技术提高预报准确率。逐步将大数据、云计算、AI算法等技术融入天气预报业务中,不断升级分钟级短时临近降水预报技术和雷达临近外推预报技术。引进北京冬奥气象预报先进技术,加快实现我省“百米级”“分钟级”短时临近强对流天气预警。三是强加气象预报业务平台建设。坚持“以预为纲、闻警而动”原则,整合天气预报技术,建立从零时刻到天、旬、月、季、年的预报预测业务平台,能够快速加工制作并向外提供智能网格天气预报和气象灾害预警、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天气预报预警、松辽流域天气监测预报、图们江近海区海洋网格预报等信息。四是加强预报预警业务管理。气象部门将进一步优化预报预警省市县三级实时协同发布的集约化业务流程,加强全省气象灾害预警及预警信号制作发布管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预警信息指向性的要求,推进主要灾害预警信号属地化发布和分区调整,让预报预警信息更加有针对性。

  提高气象预报预测准确率是气象部门永恒的奋斗目标,以当今世界气象学科技发展的技术和水平来讲,无法达到百分之百的准确,但可以运用各种手段全力以赴向更加准确迈进。总之,随着科技的进步,技术手段的提升,气象部门也将向社会提供越来越精准的气象预报和预警信息。

  • 责任编辑: 王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