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吉林省人民政府网站上了解到,2013年一季度全省各市(州)主要指标增长情况已经公布。
其中,长春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了870.45亿元,总量在各市(州)中排名第一,GDP同比上涨10.0%。吉林市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了481.45亿元,排名第二,同比上涨11.8%。
从增长率来看,通化市地区生产总值在全省各市(州)中增长最快,增长率达到了13.1%,地区生产总值为152.29亿元。延边的GDP增长率在全省排名第二,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了142.83亿元,同比增长12.5%。
来自市工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1-9月份,全市工业投资完成1380.3亿元,同比增长22.4%,投资总量占全社会投资比重为48%。工业投资完成数在全国15个副省级中心城市中列第6位,增速列第9位,工业投资实现新突破。
截至目前,全市在建的3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达1235项,其中,10亿元以上重大工业项目为58项。
目前,一汽-大众奥迪换型改造项目、一汽丰田20万辆整车项目、大众EA888发动机、大众MQ200变速箱、一汽轿股4GB/4GC发动机、大陆电子净月区项目等8个项目已经建成投产,到年底预计可新增产值400亿元以上。一汽集团轴齿制造中心工业园项目、大成集团100万吨化工醇项目、中航集团长春航空科技产业园项目、吉林省吉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汽车零部件工业园项目等36个重大续建项目正在按计划加快实施,预计年底还将有26个项目建成或部分建成投产。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工业重点项目中,不乏超大型项目。其中,新增产值10亿元以上项目达25个,预计全年新增产值795亿元,成为工业经济增长的有力支撑。
据市工信局投资规划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三大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仍是工业投资的主要方向,累计完成投资1111.4亿元,占全部工业投资的80.5%,成为推动全市工业投资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今年,市工信局加大工业投资指标任务落实力度,实行县(市)、区、开发区三大板块联动,实施每月调度、季度检查、年底考核的考评方式,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确保工业投资目标顺利实现。
长吉图战略实施以来,为了发挥中心腹地的辐射作用,长春市大力发展民营经济,长春市委组织部也出台一系列政策,努力为民营经济提供人才保障。为了保证民营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最近,长春市出台了《长春市为突出发展民营经济提供人才支持的若干意见》,从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激励四个方面制定15条支持措施。
朝阳区建设4个省级孵化基地和1个创业园区,共引进小微企业300多户,实现就业人员达近8万人;高新区以项目建设带动民营经济发展,2013年新建续建工业、服务业、房地产、社会事业、基础设施五大类项目247个;经济开发区列支两亿元资金,用于民营中小企业发展、推动产业集聚、企业升级改造的扶持奖励;南关区组织40多户企业与金融机构对接;双阳区组织了3次银企对接,融资5亿元;榆树市引导民营经济集聚集约发展,今年经济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已引进投资128亿元,千万元以上项目43个,年增加产值50亿元;莲花山开发区重点支持生态绿色民营企业发展,促进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
据了解,2013年长春市投资总量必保完成3850亿元,增长21.3%,力争完成4000亿元,增长26.1%,开工建设3000万元以上项目将超过2800个。为实现上述目标,长春市将以“十二五”规划确定的150个左右全局的重大项目为核心,深入实施工业和服务业“双拉动”战略,进一步构建多业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突出抓好汽车、农产品加工、轨道客车三大世界级产业基地建设。在现代服务业领域,长春市将突出发展汽车服务、会展服务、科技服务、现代物流、金融信息等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好商贸文化、健康养老、特色旅游等生活性服务业。
2012年长春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突破千亿元,达到1090亿元,同比增长28%,成为继汽车整车、汽车零部件、农产品加工业之后的第四个千亿级产业。2012年,长春市出台了《关于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融资的支持。今年3月,吉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促进会在长春市成立,将促进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引导并有序推进吉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今年1-7月,长春市完成实际利用外资245479.9万美元,同比增长16.5%。截止目前,共有70户世界500强企业落户长春市。
前7个月,长春市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0户,同比减少31%;合同外资金额20927.5万美元,同比减少59.8%。其中,共有12个国家和地区到长春市投资,合同外资金额排在前5位的分别为香港、荷兰、德国、日本和韩国。投资领域主要在第三产业,共有15户外商投资,占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总户数的75%,合同外资8262万美元,占新设立合同外资金额的39.5%,直接利用外资25920万美元,占直接利用外资总数的35.3%。